縮胃手術,真的能減肥嗎?
據媒體報道,弗朗哥(Juan Pedro Franco),曾經憑體重問鼎吉尼斯世界紀錄的人,最近接受了第二次縮胃手術。一年前,他接受了第一次縮胃手術,體重從595公斤下降到了366公斤;而這次,他的目標是120公斤。[1]
Juan Pedro Franco(圖片來源:firstpost.com)
那么,什么是縮胃手術呢?
食物在人體內旅程,可以分為兩部分。一部分發(fā)生在上消化道,也就是口腔、食道、胃;另一部分發(fā)生在下消化道,小腸、大腸和直腸等部位。上消化道負責進,把食物攝入體內;下消化道管出,把食物中有用的部分吸收掉,沒用的部分排泄掉。
消化道示意圖(圖片來源:almediaweb.jp)
胃則比較特殊。胃是上消化道的終點,既要把食物轉變成食糜,方便小腸的吸收,又要短暫地存儲食物。所以,胃的體積是規(guī)律性變動的。空腹時,胃的容量只有50ml左右,一個雞蛋便可以填滿;吃過飯以后,胃的容積可以擴張到1.5L。在這個過程中,神經元會監(jiān)測胃的膨脹程度、胰島素的分泌量、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,一旦達到某個水平,神經元就會興奮,告訴下丘腦里的食欲中樞,“已經飽了,別再吃了”。
假如這一調節(jié)機制失靈,人就有可能患上肥胖癥。
肥胖癥對人體的影響是多方面的。首先,體重增加的同時,關節(jié)不會變粗,所以肥胖一直是關節(jié)炎最主要的元兇;其次,脂肪細胞的堆積,不但會加重呼吸肌的負擔,還有可能擠壓呼吸道,引起呼吸苦難;最后,長期的高血脂、高血糖,可導致脂肪肝、高血壓、冠心病、糖尿病等疾病。
這些疾病,與肥胖的程度密切相關。肥胖的程度有多種判斷治療,最常用的、也是最簡便的,叫作體重指數(bodymassindex,BMI)。
BMI(kg/m2)=體重(kg)/[身高(m)]2
比如,一個人身高180厘米(1.8m)、體重80千克(80kg),他的體重指數就是24.7kg/m2,屬于正常范圍。
世界衛(wèi)生組織的肥胖等級(張洪義. 外科手術治療病態(tài)性肥胖癥的現代進展[J].2007)
輕微的肥胖,既不用打針也不用吃藥,只要改變一下生活方式,調整飲食結構、進行適當運動,就能自行緩解。反過來,如果肥胖程度較重,比如,連續(xù)5年體重穩(wěn)定或穩(wěn)定增加,BMI≥32;男性腰圍大于90厘米、女性腰圍大于80厘米;出現了脂肪肝、睡眠呼吸暫停等癥狀,就可以考慮手術治療。[2]
手術治療大致可以分為兩類。
一類是限制型手術。這類手術通過物理手段,縮減、控制胃的容積。[3]正常的胃,可以擴張到1.5L,現在只能擴張到一半甚至不足一半,而胃壁上的神經元沒有受到影響,胃壁擴張以后,它們還是會給下丘腦“打小報告”?;颊吒菀子X得飽,自然也就吃不多了。
其典型代表,是腹腔鏡可調節(jié)胃綁術(LAGB)。在患者的腹部打孔,插入觀察鏡和操作臂;然后在胃臂外,綁一個束帶;束帶上,連著一個導管,導管又連著調節(jié)泵;最后,把調節(jié)泵固定在腹外斜肌腱膜表面。[4]術后,可以通過往調節(jié)泵中注水,進一步調整束帶的松緊、控制胃的容積。
LAGB手術示意圖(圖片來源:healthproturkey.com)
這種手術的優(yōu)點是,創(chuàng)傷小、恢復快、并發(fā)癥少,但是,減重的效果也比較差。
另一種手術,稱之為減少吸收型手術。顧名思義,這類手術的目的,就是引起可控的吸收不良。[3]不管患者吃多少,只要吸收不了,他就不會再胖下去。膽胰分流術與十二指腸轉位術是其代表。
膽胰分流術就是把大部分胃切除,然后繞過大部分小腸,直接把殘胃和遠處的空腸吻合到一起。因為胃變小了,所以患者的飯量大為減少;又因為繞過了大部分小腸,所以膽鹽和胰酶的混合出現延遲或不完全,大大降低人體對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吸收效率。[5]
膽胰分流術示意圖(原圖出處:mdbig.com)
在膽胰分流術的基礎上,出現了十二指腸轉位術。十二指腸轉位術的目的,和膽胰分流術完全一樣,只是手法略有不同:這一手術雖然也切除大部分胃,但它是豎著切的,保留了幽門(胃的出口),對消化道的影響較小。
十二指腸轉位術示意圖(圖片來源:researchgate.net)
這兩種手術的減肥效果都非常明顯,缺點也很多。因為對消化道的改造太大,所以,不僅手術風險較高,而且可能引起貧血、蛋白質吸收不良等并發(fā)癥。[6]
總之,肥胖是可怕的,減肥手術是有效的,但是每種手術都有著嚴格的指征。讀者朋友們,如果覺得自己有需要的話,一定要咨詢專業(yè)醫(yī)生,充分了解不同手術的適應范圍、治療效果和相關風險。
參考文獻
[2] 鄭成竹, 丁丹. 肥胖癥及代謝疾病的外科手術治療[J]. 中國實用外科雜志, 2010, 30(3): 173–175.
[3] 鄭成竹, 胡兵. 胃減容術治療肥胖癥[J]. 腹部外科, 2006, 19(1): 9–10.
[4] 王鑫等. 腹腔鏡可調節(jié)胃綁帶術治療單純性肥胖癥 228 例[J]. 中華胃腸外科雜志, 2013, 16(010): 997–999.
[5] 李云. 肥胖癥的手術治療[J]. 國外醫(yī)學情報, 2002, 4: 004.
[6] 張延齡. 病態(tài)性肥胖癥的手術治療 (文獻綜述)[J]. 國外醫(yī)學: 外科學分冊, 2002, 29(6): 324–326.